明朝灭亡的原因:处理了那些干事的人,却留下了那些不干事的人

2023-04-11 21:41:17 来源:梦归秋辰

梦归陇原东,文史尽秋辰

(梦归秋辰:第597期)

明朝灭亡的根源,那毫无疑问就是以万历为开端,更直接地说就是万历对于张居正的反攻倒算。我不否认张居正本身具有一些缺点,比如喜欢排场且做人强硬,但与张居正的功绩相比,这点又算什么呢?一条鞭法不仅让百姓减轻了负担,而且增加了大明朝的财政开支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万历

我们要知道,明朝在嘉靖时期就处在连年亏损的境地,而后嘉靖为了改变财政来欺压百姓。我们都知道明朝末期倭患横行,但其实这倭患里面大多数都是浙江沿海的百姓,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嘉靖的昏庸行径。海瑞在奏折里面嘲讽道:嘉靖嘉靖,家家净也。这句话也并非全是虚言,当时百姓困苦且朝廷贫困,只有严嵩一党的贪官赚得盆满钵满。

毫无疑问,张居正是一个做事的人,他所做的事就是取缔这种二道贩子的大明财政。因此这些人对张居正可以说是恨之入骨,而这些人就是一群不干事的人。张居正死后,这些人利用万历的怨气打压张居正一党,最终不干事的人除掉了一群干事的人。

张居正

然后大明王朝变得昏庸不堪,先是没有处理好播州军问题导致杨应龙叛乱,然后又是宁夏之役。万历三大征里面的两个,就是大明王朝的内在原因,而萨尔浒之战更是让大明王朝元气大伤。大明王朝从这时候开始,真正走向了灭亡的道路,大量的中下级将领在这场战争中战死。

我看到万历清算张居正时有这么一个笑话:县令励精图治三年,不如批张居正奏疏一封。张居正是如此,后来的袁崇焕也是如此。很多人觉得袁崇焕该杀,是因为他杀害了毛文龙且私自和后金议和。而袁崇焕不该杀,是因为他是当时为数不多干事的人。

萨尔浒之战

相比于那些一毛不拔的大明贵族王爷,袁崇焕真的是小巫见大巫。起码袁崇焕还在浴血奋战,还在用自己的方式保卫着大明王朝。但那帮大明朝的王爷和皇亲国戚却占着茅坑不拉屎,他们身居高位不思报国,却整日想着如何欺压百姓,如何在百姓身上敛财。

甚至当起义军席卷半壁河山的时候,这些王公贵族都仍然一毛不拔,所以说明朝实际就是毁在这些不办事的手里。他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,但这种人往往是口号喊得比较响且最会阿谀奉承。因为他们懂得财富密码,那就是如何说官话,如何讨好皇帝。

王公贵族

相反这些干事的人,他们想的是如何把事情干好,因此他们就不太懂得阿谀奉承。而这些人往往就会因为不够虚伪而不受皇帝的待见,所以古往今来这样的人都备受打压。皇帝不待见,权贵因为这些人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打击他们。而这些人都在当时是罪恶滔天的,但历史终会还他们一个清白。

而一个王朝发生财政赤字时,皇帝最先处理的就是那些干事的人。因为我们有句名言:会干的不如会说的,会说的不如会唱的。这些不干事的忒会邀功请赏,因此皇帝认为这些人劳苦功高,而认为这些干事的可有可无。最终当这些干事的人离开后,皇帝就彻底傻眼了,不是吗?

袁崇焕

我相信大家还记得张小平事件,张小平离职的时候觉得可有可无。可当张小平离职后,这些所谓的嘴上君子却成了戴着王冠的猴子。一个张小平让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现出了原形,这是多么可笑可悲的一件事。人家拥有合法的离职手续,可当自己出现了问题后又返回将人家告上了法庭。

而一个王朝最可怕的事:就是让一群不干事的人去管理一群干事的人,结果就是:干得越多,错得越多。最终大家都形成了说而不干的状态,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官僚体系。就拿庆阳高标准农田来说,那些指手画脚的人觉得这是违反了标准,但却不想一个问题:每亩纯收入不足1000的地谁会去种?他们死搬教条的书呆子模式,却不想这套理论实行后会怎么样?百姓会不会因为种地无利可图,而致使大规模的土地撂荒呢?这些决策者种过地吗?他们知道百姓疾苦吗?他们了解农民的不易吗?不,他们除了纸上谈兵外,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。他们只知道宫闱之内的烟花灯火,又何尝知道宫闱之外的白骨遍地呢?不干事的人可悲,让不干事的人管理干事的人,这更是一个民族的可悲,不是吗?

宫闱

用文化点亮生活,用历史回顾人生。我是梦归秋辰,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。如果大家喜欢,请给个关注,谢谢大家!

责任编辑: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